乐普·健康丨雨季小心“闷”出心血管疾病

目前已经进入三伏天,异常闷热的天气增多。专家提醒,天气长时间闷热,小心“闷”出心血管疾病。夏季雨量增多、气温升高、气压偏低,空气湿度高,人稍一活动就会出汗,使人感觉闷热,烦躁,这为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的发病提供了温床。

“由于最近雨天频繁,这段时间来就诊的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明显增多。”专家指出,低气压会引起心脏病发作。低气压最集中的日子就是夏天的雷雨季节。在暴雨来临之前,总有一段时间让人感到特别闷热潮湿。此时,空气湿度大、对流不通畅,心血管病患者会感觉特别“憋气”,会出现胸闷和气促的现象。

雨季冠心病患者最怕三点:

第一,温度起伏大。下雨天气温往往比平时低5℃以上,气温的突然降低,使血管收缩,血压上升;雨停之后,气温回升,天气炎热,体内消耗能量多,血液循环加快,致使心脏负担加重;

第二,湿度大,气压低。体虚的老年人无法适应闷热潮湿的天气,会出现胃肠功能和心肺功能的减退,在情绪上也容易出现沮丧抑郁,诱发冠心病发作;

第三,闷热往往会让人感觉全身黏糊糊的,其实这个时候血液的黏度也很高,容易发生心肌缺血,出现胸闷和心绞痛的症状。一旦出现这类症状,应该及时去医院接受检查。

雨季如何应对心血管问题?

一、坚持检查和治疗,切勿随意停药。

雨季,气候闷热、潮湿,容易使人感到胸闷、气短、烦躁、心慌,血压容易波动,心脏负担加重,容易诱发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。因此心血管病患者应加强血压和心率监测。必要时,可去医院进行心电图、心脏超声等检查。对可能发生变化的心血管疾病做到早发现、早治疗。高血压患者应坚持服用药物,切忌随意停药,以免导致血压波动或诱发心肌缺血、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。

二、调节饮食起居,注意补水。

饮食应以清淡、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,尽量少吃生冷、油腻及辛辣刺激食物,以免助湿伤脾,引起食欲物不振、胸闷、心慌等不适。夏天出汗多,人体水分通过汗液大量蒸发,血液黏稠度高,易凝血,导致缺血或心血管堵塞,因此要特别注意补水,多喝白开水就是简单易行的方法。既能及时补充出汗后体内损失的水分,又有清热解暑的作用。

三、避免情绪波动,适当放松。

空气中含氧量低,容易造成心脏缺氧,加上天气多变,血管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差,很容易堵塞,发生心血管事件。闷热天气,人的情绪容易烦躁,特别是高温状态下,人的植物神经紊乱,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,心率加快,易导致冠状动脉收缩,因此要注意避免情绪波动,劳逸结合,适当放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