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“史上最安全东单路口”再次出现心脏骤停路人,这次出手相救的是北京协和医院的两位95后护士,二人跪地为患者进行了20分钟的心肺复苏,后经120救护车送至医院急诊处,全力抢救后老人已脱离生命危险,转至心内科病房治疗。

参与此次急救的一位医生表示,幸亏救治及时,才挽救了患者生命。这是继几个月前协和六名医生东单体育馆挽救猝死男子后,又一次成功救治。网友戏称:“以后就围着这里遛弯儿了!”与其说东单是“史上最安全路口”,不如说是“及时有效的施救”挽救了急性心梗患者的生命。
心脏骤停倒地,这种事情的发生实属不幸,但在惋惜之余我们要敲响警钟,学会如何预防和施救,远离心脏骤停的发生、避免心脏骤停患者因施救不及时而离世。
预防措施:
1、心跳骤停和心源性猝死后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较低。急救干预(急救)在加强社区公众心肺复苏培训的推广在于,提高公众急救意识;加强急救体系建设、急救网络扩张和缩短呼叫到达现场的时间,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,减少猝死的发生率。
2、加强环境因素常见的心血管疾病,监测遗传因素,遵循合理的生活方式,避免暴饮暴食,暴食、剧烈运动、情绪猝死的诱因。
3、熟悉心脏骤停高危患者的识别,以下情况易发生心脏骤停:原发性心室颤动的历史。冠心病患者有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史。
4、复发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的幸存者的预防,对复发的预防潜在的致命性心律失常,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;若无效,则新开发的手术治疗或植入抗心动过速、室颤性装置可以考虑。
及时施救:
首先,确保现场环境安全,然后迅速来到病人身边去识别病人的意识,检查他的呼吸。双手拍打病人肩部,呼喊病人,用5-10秒观察病人胸部、腹部有无起伏。用千位数计数,每数一次正好是一秒钟,计时10秒确认患者有无意识与呼吸。
其次,呼叫急救。如只有一人在场,应先拨打120呼救,简要说明一下情况和所处位置,如果有其他人在场,需要让其他人马上拨打急救电话。
第三,将患者置于较为硬实的平面上,打开气道然后进行胸外按压。将病人下颌抬起,头部后仰,开通气道。跪在病人一侧,双手重叠,手掌根部正中置于胸部中央双乳头连线的中点,身体前倾,看着病人的脸色有无变化,连续用力快速垂直按压。频率在每分钟100次以上,按压幅度5厘米以上。每按压30次,可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。人工呼吸时需要注意,打开气道,捏紧鼻子后吹气1秒,观察患者的胸廓是否有起伏。


